艺术和技术的模糊边界
喷泉(杜尚)
这是一件富有争议的艺术品:杜尚在商店里买了一个小便斗,签上了虚构的名字,并附上时间,提交给了艺术委员会参展。
由于小便斗是一件工业成品,委员会在讨论之后并没有允许其向公众展出。这一事件引起了大众对于艺术定义的广泛讨论。
如果说艺术的意义在于引起人们对于特定事物的情绪的话,提交送展的意义可能远大于小便斗加上签名本身作为实物的意义。
CSS battle
这是一个技术挑战赛,能用最少代码实现效果的人获胜。开发者们利用各种小众的方式压缩代码量。
做题的过程对我来说是沉浸且快乐的,一点点的进步都能给我带来不小成就感;同时又能在别人的实现里学习到一些精巧的操作,每每有醍醐灌顶之感。
在 CSSBattle 的 spectrum 讨论里看到有人说,battle 得分是基于代码字符多少的,这样鼓励了我们去写一些奇技淫巧,去写一些难以阅读的代码。甚至有人为了使用某些特性,使用 1% 的浏览器。
…we can’t use these codes in our projects, right? then what is the need of this? fun only!!! …I think explorer something that is helpful, you’re drawing the skillset to wrong direction, in my opinion it is useless.
wenyanlang
这是一门文言文的编程语言。用它写出的代码是语义化的文言文,同时也能编译执行。
在大量褒奖之外,我看到有人对它进行批评:
- 特性过简效率低下、关键词累赘繁琐、表达既模糊又冗余,这样的语言根本不应该称为编程语言!
- 这个项目是用JavaScript写的,而JavaScript本身就是垃圾中的垃圾。使用垃圾工具来写项目,那这个项目往往会受到该工具作者根深蒂固的思维局限性,导致无法自拔的痛苦。
- 编译器会把你的文言代码编译到 JavaScript、Python、Ruby 等一众民科外行发明出来的糟粕,未来还可能支持编译到C语言这种过时落后的老古董。其眼界和水平可想而知。
- 这个语言毫无设计可言,就更别谈用户体验了。中文,而且还是文言文,竟然能比英文长,真乃历史奇观耶!
- 如果说Java和Haskell这样的语言还值得批评的话,那对上述这些语言的设计者只能说:去补补课吧!别再以丑为美了!也别再制作糟粕来祸害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世界了!
一点想法
很乐意能够在国内外的评论区看到学院派的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从业者,他们通过激烈的语言发表自己的思想:软件必有用。
师祖 Adda 和冯诺依曼在上,快删掉这没用的玩意。
这就是有用,那就是没用。
他们在计算机里终于发现了善恶分明的世界。
这里有用没有的定义应该是清楚明了的,程序员们每天都需要关注的:高性能、兼容性、可扩展性、鲁棒性等等。不像是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人们对于软件的需求基本上都是可以轻松量化的。
这里有几个问题:
- 戈德堡机械在机械上有什么效用呢?极其复杂地将储存的动能转化成热寂浆糊么?
- 食物的效用是什么呢?只是充饥么?
- 软件程序的效用有没有可能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评判呢?
我认为 wenyanlang 在艺术上的意义太大了,我能在其中感受到强烈的浪漫气息。能够用大量时间去做一件没有回报的事情,实在是梦幻又纯粹。
技术和艺术之间的界线在此模糊掉了,就像是喷泉这个作品模糊了工业品和艺术品之间的界线。作品的实体信息可能不多:代码就是 0 和 1 的特定组合;小便斗就是原子的特定组合。但是围绕这些作品的,人们对作品产生的思考、感受与讨论越多,那么作品超出其实体的信息量就越大。尤其是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我们将会看到更多如此处在边界上的、包含公众讨论的事件。我认为它的意义就足够了。
批评作为讨论一种形式,也成为作品之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些信息也引起了我的思考,而我将其记录在此。